全国服务热线

400-830-2286

资讯动态

NEWS

首页 > 培训干货 > 培训“内化”,培训管理者如何“拉起”队伍?

培训“内化”,培训管理者如何“拉起”队伍?

2020年08月03日

培训师队伍,是企业培训体系的根基。培训师队伍怎么“拉起来,带起来”,这是许多培训管理者们琢磨了无数遍的问题。特别是对于一些正在搭建培训体系的企业,培训师队伍的建设更是燃眉之急。

 

培训“内化”,内部人才成主力军

 

想要让培训推动企业的业绩增长,一支能力卓越的师资队伍必不可少。随着企业的发展,培训的能力也在逐渐内化,越来越多常规性培训项目不再借助外部的资源,逐渐转由内训师去完成。


培训人员是企业人才培养模块中的重要角色,起着传承企业文化、传播管理思想、传授专业经验等关键作用。拥有一支高效优秀的培训队伍,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,也是培训管理者们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。


培训内化是当今企业培训的主流。它反应快速、适用性强等天然优势,是外训无法比拟的。因此,各大企业现在纷纷在这方面加大投入。许多中大型企业已经具备了培训员工的硬件条件,良好的培训场地、先进的器材设备对其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难题,现在最头疼的是在企业培训队伍的人才系统搭建


内部培训师的队伍建设已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。企业要实现培训体系化、培训全员化、培训全程化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作支撑。


在培训师人选方面,除了以招聘的形式招募人才,大多数培训经理都把眼光盯在企业内部人员身上。例如企业中层管理者、业务能手等,他们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,在某一领域颇有建树,很多是从基层做起,有丰富的实践经验,对企业的情况了如指掌,他们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内部讲师的理想候选人


内部讲师的选拔标准

 

从内部挑选培训人才,犹如一场选秀节目的海选,“参赛选手”必须要满足各方面的条件才能登上“梦想的殿堂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培训管理者则扮演着“评委”的关键角色。在选拔人才过程中,培训经理应该对培训师这个职务有清晰的定义与认识


简单地说,培训师就是承担企业培训教学任务的人,他通过各种方式将尖端的信息加以整合,传授给组织和个人。培训师的任务不是教培训对象学习,而是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条件,以启发的方式,推动每一个人在自己个人的发展道路上前进。

 

在培训工作中,培训师具有多种身份:

 

(1)激励者(激发他人热情);

(2)讲师(传授知识);

(3)参谋者(提供方法和建议);

(4)辅助者(协助解决疑难);

(5)调停者(控制局面)。

 

在选拔过程中,培训管理者可参照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:

 

1.自愿原则

 

意愿度是一个人是否有热情投入工作的衡量标准,也是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。在选拔过程中,培训管理者要深入了解“选手”的意愿度、职业规划等,选择有充足意愿在加入培训行列的“选手”。

 

了解意愿度的方式,可选择问卷调查、谈话等,在这过程中也可使用一些深度汇谈工具,例如ORID(焦点呈现法)等。

 

2.技能与能力

 

专业度分为技术与能力2个部分。在技术方面,“选手”至少要对自己原先所从事的领域有深厚的理解与经验。沉淀越深,在后续开发相关专业领域课程方面也会更加得心应手。

 

在个人能力方面需要具备培训师所的基础:思维能力、演讲能力、应变能力、写作能力等。如果接受过培训师相关培训或者有过授课演讲的经历,则是最佳人选。

 

同时,想要胜任培训师岗位,还必须具备积极热情、自信细致的性格。对于任何一个职场人来说,其对工作、人生的态度都会影响工作效率,同时影响到周围的同事。培训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他还应启发培训对象思考,开发培训对象的热情和潜力。如果他本人没有具备良好的心态以及个性,就很难做好这份工作,也难以对其培训对象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
 

在这一层面的考量时,可以采用书面测评、微课演绎(10分钟左右)、主题演讲等方式。

 

3.人缘”基础

 

相对于外部讲师,内部培训队伍的很大一部分优势就在于他们对企业知根知底,且有对员工用充足的了解,是一个“自己人”的角色。因此在选拔内训师的过程中,可以考量一下“选手”的在企业中的“人缘”。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内训师,更容易与学员们产生深度的互动交流,且能够在企业中调动更多的资源,推动相关培训项目的开展。

 


内训师需要系统化的“养成”

 

全方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内训师队伍不能一蹴而就,必须从准确定位、精心培养、专业把关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。在内训师选拔与培养过程中,应遵循以下三个重要思路



一是严进严出。前期有选拔,后期有评估,合格之后才能胜任内训师岗位.


二是师课同建。既要把课程建设好,又要提升内训师的授课技能,两个成果都需要达成。


三是成果转化。在课程开发阶段就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,后期有计划地安排内训师授课,让训练效果最大化。



 

金牌课程